共筑安全防线,引领行业新趋势——第十四届CFAS在无锡拉开帷幕
2025年7月8日,第十四届中国食品与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国际论坛(CFAS 2025)在无锡白金汉爵大酒店隆重开幕。本次论坛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和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联合主办,南京加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南京)和北京中仪雄鹰国际会展有限公司共同承办。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南京市质量发展与先进技术应用研究院)和无锡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为本次论坛提供了特别支持。环球ug登录作为战略合作媒体,将为您带来前方报道。
大会现场
本届CFAS大会继续秉承“交流、促进、安全、健康、营养”的主旨,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的院士、政府领导、行业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共同探讨食品与农产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创新应用。论坛不仅展示了最新的检测技术与设备,还通过多场专题研讨,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开幕式盛况
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院长周骏贵主持开幕式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曾伟致辞
大会启动仪式
(照片从左至右:无锡市食品安全检验验测中心黄晓东主任,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周骏贵院长、无锡市市场监管局周凌晶副局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曹以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曾伟秘书长)
论坛开幕式由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周骏贵院长进行主持。首先,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曾伟上台致辞。他在致辞中回顾了会议的发展历程,强调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性以及分析仪器的关键作用,并呼吁专家学者们共同努力推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进步,为民生服务。随后,周骏贵院长发表讲话,他肯定了大会对检测装备和科学仪器发展的贡献,强调其作为技术交流平台推动了产业生态建设和各方合作。他还提到南京和无锡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分享了对食品行业未来发展的建议,包括政策赋能食品安全监管升级和通过多维路径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此外,本届大会还新增了江苏精品农产品高质量发展专题,助力产业升级和品牌建设。最后,无锡市食品安全检验验测中心黄晓东主任、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周骏贵院长、无锡市市场监管局周凌晶副局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曹以刚副理事长与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曾伟秘书长共同为大会启幕。
大会报告亮点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 曹以刚副理事长
上午的大会报告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理事长曹以刚进行主持,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王静教授、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张圆圆、中国农业大学潘灿平教授、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杨占强博士、中国质量检验检测科学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所副所长许秀丽研究员、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王雯雯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赵云峰研究员带来多个精彩报告。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王静教授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王静教授进行题为《“产管”科技创新 更高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精彩报告。她指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从2001年的62.5%提升至今年上半年的98%,建立了完善的八大保障体系。尽管如此,新风险如新污染物等不断涌现。王静教授强调,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全链条风险识别与预警,推动产管结合。她还分享了海南豇豆绿色防控案例和快速检测技术应用进展,展示了我国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前沿成果。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张圆圆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的张圆圆作了题为《岛津食品检测最新进展》的报告。她介绍了岛津公司在农药残留、新污染物及食品气味品质分析方面的最新技术与解决方案。针对农残检测的两个重要标准(GB 23200.121-2021和GB 23200.113-2018),岛津提供了从标准品到耗材、数据库及方法包的全套方案,并推出标准更新的增补版应对方案。在新污染物检测方面,岛津开发了高灵敏度分析系统和特色方案,可检测复杂基质中的低含量化合物。此外,岛津还推出了食品气味品质分析系统,助力食品风味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俄罗斯工程院院士? 潘灿平教授
潘灿平教授报告题为《农药胁迫对作物抗性与品质影响的多组学分析》。潘教授指出,农药虽能提高产量,但也削弱作物抗性、降低品质,甚至通过土壤和水源产生连锁反应。目前,农药对作物品质的影响研究尚不系统,缺乏标准化解决方案。潘教授提出,应结合生物刺激素和生态技术减少化学品依赖,提升作物品质。其团队通过多组学分析发现,生物刺激素可有效缓解农药胁迫,增强作物抗性并改善品质,呼吁推动高品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杨占强博士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的杨占强博士报告题为《赛默飞离子色谱在食品分析中的检测应用》。离子色谱主要用于检测食品中的阴离子、阳离子及极性化合物,与常规液相色谱相比,具有独特优势,可分析磷酸盐、亚硝酸盐、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以及糖类、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杨博士还提到离子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可实现元素形态分析。赛默飞提供的全流程解决方案,涵盖样品前处理到数据分析,助力食品检测高效精准。
中国质量检验检测科学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所副所长? 许秀丽研究员
许秀丽研究员作了题为《新一代食品安全科技前沿》的报告。食品工业作为我国支柱产业,面临诸多挑战,新型食品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风险,如新型食品添加剂、生物毒素和掺杂掺假等问题。许秀丽研究员介绍了新一代食品检测技术的前沿方向,包括功能声称食品检测中的未知有害物侦查技术、生物合成食品检测中的色谱-离子淌度高分辨质谱分析技术、新业态食品中的食品组学风险判定技术以及生鲜食品的实时快速检测技术。这些技术分别针对不同食品种类,助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她强调,未来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将朝着智能化、快速化、无损化和可视化方向发展。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王雯雯气质应用工程师
王雯雯的报告题为《安捷伦高通量农残筛查整体解决方案助力守护食品安全》。安捷伦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自动化样品前处理平台、高分辨质谱筛查技术和智能化数据处理系统。王雯雯指出,安捷伦的自动化前处理平台可实现样品的自动提取、净化和标准曲线配置,显著提高检测效率和结果一致性。其高分辨质谱技术结合千余种化合物数据库,能够实现高通量筛查和准确定量。智能化数据处理系统则支持自动判定检测结果是否超标,并提供详细的审计追踪功能。安捷伦的解决方案适用于多种食品基质类型,能够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全流程的高效支持。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赵云峰研究员
赵云峰研究员在《食品检测中质谱分析方法的应用》报告中指出,质谱技术作为食品检测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农药残留、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氟化合物、真菌毒素等检测领域。我国在质谱分析方法的研究中,采用了高分辨质谱、同位素稀释质谱等技术,优化了检测流程,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同时,我国还建立了全氟化合物等检测方法,并与国际标准接轨,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赵云峰指出,未来食品检测将更加注重筛查技术的应用,以提高未知风险的识别能力,并建立更完善的筛查结果判定体系。
厂商展示
-
会议会展
-
会议会展
-
标准